八義紅綠瓷碗
世人皆知長平之戰(zhàn)的故事。
但不知有多少人還知曉長平之戰(zhàn)時曾有個八義士諫趙的故事。
戰(zhàn)國時,秦趙長平大戰(zhàn)之前,秦使反間計換掉了趙國名將廉頗,由紙上談兵的趙括率40萬大軍盲目出擊,當時,有個深通謀略、文武全才的老人叫史正,他看出趙括輕舉妄動,搞軍事冒險,心里萬分焦急,便把自己的意見寫在簡冊上,帶著七個徒弟去向趙括進諫。趙括看完簡冊,扔在地上,滿目驕色,一腔傲氣,把他們轟了出去。接著,便率部出發(fā),準備與秦軍決戰(zhàn)。隊伍行至一村,忽然被一群百姓攔住去路,趙括一看,正是史正和他的七個徒弟,趙括問:“你是來餞行的嗎?”老人大聲說:“不是餞行,而是送葬”。趙括大怒,“嗖”地拔出寶劍,竟揮劍將八人盡皆殺死。
長平一戰(zhàn),終因趙括的輕舉妄動而失敗,兵敗后,當?shù)匕傩諏⑹氛龓熗胶显,立起石碑,碑上刻?ldquo;八義士諫趙處”,并將村子改名為八義,一直沿用到今。
到了宋朝,八義卻因一座座瓷窯而舉世聞名。
在上黨地區(qū)的民間,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北宋時期,潞州的八義瓷窯曾是當時中國最有名的瓷窯之一。后來金兵南侵,宋高宗由汴梁(開封)遷到臨安(杭州),北方的文化也隨之南遷,爾今聲名顯赫的景德鎮(zhèn)就是八義瓷窯在南方安家落戶的結(jié)果。此說是否確實,由于缺乏證據(jù),不敢妄斷,但長治縣八義窯的瓷器確實有過一段令人自豪的歷史。據(jù)《中國陶瓷史》記載,宋朝時,國內(nèi)的瓷窯大體上分為兩大體系,而磁州窯系是當時中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在當時的制瓷工藝中,有一種“白釉釉上紅綠彩器是宋瓷裝飾中比較珍貴的品種,窯址中出土數(shù)量不多……,山西長治八義窯,在窯址采集到了一些紅綠黃彩繪碗的標本,紋飾都畫在碗的里部,紋飾布局具有地區(qū)特色,以花卉為主,多數(shù)畫折枝花,里口紅彩畫粗細線紋二至三道,線紋之間點以綠彩點飾,分布在四面,外部露胎處是淺紫紅色,圈足稍寬而矮,足上有五個支釘……”
這是從瓷器專家的角度對長治縣八義窯外部工藝的描繪,而且肯定了八義窯的這種瓷器在宋瓷中屬于珍品。從這里可以看出,遠在宋朝的時候,長治縣八義窯的瓷器就已經(jīng)是當時中國瓷器工業(yè)中的佼佼者了,它給后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對宋朝瓷器文化價值研究的寶貴資料,而且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八義瓷窯的興盛和規(guī)模。
人類使用陶瓷的歷史已很久遠,一萬年前新石器時代陶瓷的發(fā)明使用,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又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歲月,時間到了千余年前的北宋時期,在古上黨潞州的八義鎮(zhèn),人類在陶瓷制作史上的又一標志性進步誕生了,以紅、綠、黃低溫釉為主色調(diào)的“紅綠彩”瓷器,一件件由潞州運銷到四面八方。金代“紅綠彩”瓷器成為她的成熟和鼎盛期,這里出產(chǎn)的瓷器不僅是廣大民間百姓日常生活的用具,由于彩瓷燒制的精美適用、做工考究,也曾一度成為上貢金朝廷的御用品。但遺憾的是經(jīng)過漫長歷史歲月的洗禮,八義瓷窯完整的“紅綠彩”瓷器實物如今只能在美國、日本和國內(nèi)一兩處國家級的博物館見到。物以稀為貴,由此可見“紅綠彩”瓷器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研究地位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現(xiàn)以及在民間的廣泛使用開創(chuàng)了我國五彩瓷器之先河,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寫下的是重重的一筆。
“紅綠彩”瓷器是我國磁州窯系繼剔花、白地黑花等裝飾技法之后,創(chuàng)新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shù)。它在高溫白釉或白釉釉下黑彩瓷燒成之后,再在白釉之上以紅、綠、黃等彩勾畫或填涂出紋飾,第二次入窯以低溫?zé)傻拇善鳌1本┐髮W(xué)秦大樹副教授將這種裝飾藝術(shù)也稱為“宋(朝)加彩”或“金(朝)加彩”,一個加字體現(xiàn)了這類瓷器二次燒成的特點。
八義窯址,坐落在如今的長治縣八義、東山兩村之間的大片地帶,距長治縣城9公里。山嶺綿延,溝壑縱橫,淘清河自南向北潺潺涓涓蜿蜒流了多少個春秋。村子周圍燒造瓷器用的高磷土、煤炭、水等資源異常豐厚,為千余年前八義鎮(zhèn)的燒瓷工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質(zhì)條件,也成為宋朝時磁州窯系的一處重要產(chǎn)瓷基地。“官庶皆用其瓷器”。20世紀30年代,村里的百姓修房建屋時陸續(xù)發(fā)現(xiàn)有70余處燒瓷窯址。我國著名陶瓷專家陳萬里五十年代考察八義窯后,在其著述中多處提及這里彩瓷的研究價值。50年代和90年代,國家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此處考古,又發(fā)掘30余處燒瓷窯址,共有瓷窯遺址108座。發(fā)現(xiàn)的“紅綠彩”瓷片標本更是不計其數(shù)。八義瓷窯“紅綠彩”瓷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國內(nèi)外陶瓷界的極大關(guān)注,許多陶瓷專著對此多有記載。
《中國古陶瓷圖典》說:
紅綠彩,瓷器釉上彩之一,是北方磁州窯系所開創(chuàng)的一種裝飾方法。彩料有紅、綠、黃以及金、銀彩等,多在白釉碗、碟上加繪紅、綠等彩的花鳥紋,在宋、金窯址中出土比較豐富,以往的窯址調(diào)查中宋、金地層不分,因此白釉紅綠彩舊稱宋加彩。
《中國名瓷欣賞與收藏》說:
從傳世的宋代彩色釉瓷器看,其色澤除綠、黃、褐、黑、白外尚有紅彩,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屬五彩瓷的先聲。
《古陶瓷》說:
我國五彩瓷器起源于宋元時期的磁州窯系的紅綠彩瓷。
《山西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華》也說:
長治八義窯燒制的紅綠彩瓷,色澤鮮顏,筆意豪放,充溢著濃郁的民間藝術(shù)風(fēng)格,是磁州窯系中名貴品種,為后世的彩瓷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在八義村南北縱向1公里范圍內(nèi),古窯址區(qū)已全部被村民的房屋所壓蓋,除有個別地點因故深挖取土,暴露出燒窯遺跡外,地表看不到窯址痕跡。在村的北頭,高丘之上,坐北向南有一處大廟,村里的百姓都叫它“龍虎廟”。據(jù)說是為紀念宋金時期八義村為朝廷燒造“龍床虎枕”而建廟祭典,歷代維護修葺,至今香火不斷。“龍床虎枕”即用龍的形狀燒造龍瓷床、用虎的形狀燒造虎瓷枕,專供應(yīng)宮廷。龍瓷床到目前沒見有實物傳世,虎瓷枕倒是在國內(nèi)外多家博物館有珍藏,且《中國文物報》、《考古》、《文物》許多專業(yè)報刊雜志有磁州窯系“虎枕”發(fā)現(xiàn)的報道。據(jù)八義村中的老人口述,村里以往曾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能代表八義窯燒瓷水平的“紅綠彩瓷器”,如今完整的實物已無跡可尋,但村里地表零散能見到古時裝瓷胎的匣缽和碎瓷片。廟的西南方100米處有一通山西省人民政府1965年設(shè)立的“八義窯址”文物保護標志,經(jīng)風(fēng)雨剝蝕,如今也已給人一種滄桑之感。
八義村外南行三、五里路,即到達東山村。順著村中的羊腸小道向東南行進,此時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被雨水沖刷過的路面,星星點點、大大小小的碎瓷片目不暇接。用手輕輕一摳,一片紅綠彩瓷片就會破土而出。片片碎瓷,組成了千余年來陶瓷工匠一段段拉胚、成型、上釉、燒窯、再上色、再燒窯的歷史。
紅色、綠色、褐色組成了花草、魚蟲、人物、文字。瓷片圖案爭奇斗妍,絢麗多彩,異彩紛呈。就在該村的南坡,一農(nóng)戶新建房屋山墻的背后,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宋金時期燒窯時,裝瓷胎的匣缽和燒過的煤灰坑、破損的窯磚。根據(jù)器物的時代特征,通過對碎瓷片的初步整理,可以看出,“八義窯址”宋金元三個朝代一直都在燒造白釉“紅綠彩”瓷和白釉黑花彩瓷。器物有碗、盤、瓶、缽、盒、碟、盞、彩釉小人、動物、玩具等等。有的器物做工非常精細、考究,有實物瓷片為證;但有的器物較笨拙、粗糙,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八義窯的瓷器產(chǎn)品“官庶皆用”,優(yōu)劣不等。
東山村西有處古宅院,雜草叢生,橫石擋道,大門緊鎖了不知多少個春秋。大門門眉之上雕刻有三字,字體古怪,模糊不清,村里的百姓也叫它“燒瓷城”。就在這座緊鎖著的院子里藏著一個八義瓷窯燒造“紅綠彩”瓷器的古老傳說。
北宋末年,金兀術(shù)率兵攻進潞州,聞八義燒造的“紅綠彩”瓷器天下有名,為討好皇帝,即命令八義的窯工為金朝太宗皇帝完顏晟宮里燒造御用實用器物,這是八義瓷器進入宮廷的開始。時間大約在公元1130年左右。隨著金朝對北方統(tǒng)治的不斷加強,潞州的地方官給金朝廷的獻媚也不斷加深。有一年,潞州州官突然要求八義的窯工為金朝廷燒造瓷器“龍床虎枕”,龍床要求能躺皇上,虎枕要求能舒服入眠。幾年光景,八義窯的虎枕燒出很多,個個紅黃黑色彩相間,朝廷、王宮、大臣、地方官用去不少。但是龍床卻屢燒屢敗。在潞州官員的逼迫下,為燒出龍床,窯工們不得不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燒出的龍床還是東倒西歪沒有成功。老窯工被殺了頭,無奈老窯工的徒弟還得繼續(xù)師傅的未盡事宜。又是多少次的失敗,終于有一天徒弟發(fā)明出窯中“支點法”,將龍床的瓷胎在窯中支持平穩(wěn)再點火生爐,烈火再大,器物也不會變形,龍床終于燒制成功了。
就在龍床燒好;鸪龈G的頭天晚上,徒弟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心中只有累積起來的勞頓和悲憤。他偷偷跑到師傅的墳上大哭了一場,然后挖了一個大坑,將龍床埋了起來,趁夜南下,默默遠走江西景德鎮(zhèn)。
于是,就讓人感到流傳于民間的八義瓷窯與景德鎮(zhèn)瓷窯的那種淵源關(guān)系的傳說,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可信性,如果此說能夠成立的話,那將是對上黨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和十分有力的證據(jù)。
《中國陶瓷史》這樣認為:
景德鎮(zhèn)的元青花作品是否有北方磁州窯系畫工的勞績,是一個值得注意和探究的問題。
《中國古代瓷器基礎(chǔ)知識》也說:
彩瓷首創(chuàng)于北方,后來陸續(xù)傳到景德鎮(zhèn)等南方窯廠,景德鎮(zhèn)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藝技術(shù),并加以綜合、改進和提高。
龍床的傳說在當?shù)亓鱾髁松锨辏藗円餐诰蛄松锨,卻無一例外都一個個失望而歸。到了清朝末年,村里的人們還依據(jù)祖輩們講下的故事,不時的尋覓。有位農(nóng)漢雖然沒有尋見龍床,但刨出了一窯“紅綠彩”碗,雖破碎的居多,但憑著破碎中僅有的幾個完整之碗,取道京城出賣,就捐了個縣令。故事傳的有鼻子有眼,致使“紅綠彩”瓷器的價值歷代不菲,多少收藏家都夢寐以求。
故事并沒有因此結(jié)束,據(jù)八義鎮(zhèn)東山村的胡老漢說,明清時期,村里不斷有人覓寶。一天,有人真的找到了為當年為金國皇帝燒制的龍床,因器物過大,精妙絕倫,此人無法下手處理,更怕引來殺身之禍,于是花重金買了此處的地皮,在上面修建了這坐“燒瓷城”。一住幾代,地下的事情代代密不示人。一直到解放初期,“城”中出了個南下干部,恐于戰(zhàn)爭年代有所不測,埋沒了這段隱秘的歷史,南下時告訴了一位遠房親戚,此事便被傳開。“燒瓷城”至今還保存完好,城下是否有龍床?不得而知?赡茉谠赂咛旌谥梗苍腥送低堤M“城”去挖掘過,大概總也是空手而歸了吧!
八義古瓷窯的瓷片并不是只有八義古鎮(zhèn)才有,就是在長治市的東大街、英雄南路、石頭街、梅輝巷、爐坊巷等多處建筑工地的基土中也有大量發(fā)現(xiàn)。這些同八義窯燒制風(fēng)格相同“紅綠彩”瓷片中具有立體形狀的人物瓷器讓人們倍受關(guān)注,特別是人物的臉部刻畫,做工非常精細、考究,非同一般。
根據(jù)長治市區(qū)出土的這些“紅綠彩”瓷片及分布情況分析,這里面有兩種事實存在,一是當時潞州城邊周圍也在燒造“紅綠彩”瓷器,而且同八義窯為一個窯系,所以瓷器風(fēng)格相同;二是八義窯的燒制的瓷器也要靠商品流通、販運集中在潞州買賣交易、使用和消費到本地區(qū)及相鄰地區(qū),為此潞州的南城墻上特開有“八義門”建有“八義樓”,八義到潞州有一條專門通道,寬暢便捷。燒窯及買賣交易后,破碎之器日積月累集中處理,形成了今天“紅綠彩”瓷片一窩一窩的在長治市區(qū)多處基建工地出土露面情景。
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中最偉大的發(fā)明,英語中的“china”就是用“瓷器”的含義而作了“中國”的代名詞。而八義的紅綠彩瓷當是中國瓷器中最珍稀最美麗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