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范海洋,著名瓷器資深鑒賞專家,1967年生于北京。經(jīng)過不斷研修,曾參加清華大學藝術(shù)品鑒賞研習班,并取得了瓷器鑒定評估師和藝術(shù)品鑒定評估師的資格證書,F(xiàn)為北京電視臺特約鑒寶專家;中藝藏文博客座教授;觀古堂藝術(shù)品鑒定中心瓷器專家;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自幼受家庭影響和傳承酷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對古陶瓷研究和收藏情有獨鐘。專職從事古玩收藏鑒定行業(yè)20余載,范海洋先生一直提倡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水平相結(jié)合的理念。在行內(nèi)外以及愛好者中有很高的聲譽。
入行文物鑒定,也得看機緣。范海洋幼時接觸古物便會心生歡喜,啟蒙書目《三國志》,為其提升史學和文學上的修為,更是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素養(yǎng)。青年時期接觸古玩,憑借多年的研究和科研工作,使他成為一名有經(jīng)驗、有學識、有科學態(tài)度的古玩陶瓷鑒定的專業(yè)人士。
范海洋生于中國傳統(tǒng)家族,其必然有著對民族文化的繼承性。幼時經(jīng)歷“破四舊”,青年時期接觸文物調(diào)查,目睹過無數(shù)文物因為不識其價值而流失,他深知“傳承藝術(shù)、收藏天下”的深刻內(nèi)涵。范海洋坦言,古瓷易碎,它能完好的保存下來已是不易,如今你與它遇上,這機緣簡直妙不可言。你要相信,好東西它會說話,你得聽得懂才行。
文物鑒定本身是一項運用傳統(tǒng)方法分析辨識文物真?zhèn)巍⒛甏、質(zhì)地、用途和價值的工作。為此,文物鑒定者必然具備廣博的歷史知識、文物知識、工藝美術(shù)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從全面的角度來評估文物的價值。經(jīng)過多年對文物的收藏與研究,范海洋成為了業(yè)界具有評估藏品鑒定,藏品價值評估的古玩藝術(shù)品鑒定專家。
范海洋在器物的造型、胎骨、工藝、繪畫紋飾、釉色、包漿、有無使用痕跡等方面入手,再比較豐富的檢測數(shù)據(jù)積累在鑒定方面有其獨創(chuàng)性。他所鑒定過的瓷器無論在胎骨還是青花上都別有特點,從這兩方面入手,也是他的鑒定秘術(shù)。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雨過天青云破處。陶瓷之美,美在天人合一。范海洋解釋道“瓷器其成分之配置巧妙,加以火候燒制,一件瓷器的出世無不飽含對其天地的敬畏。” 對于古瓷,他說到觀者在欣賞瓷器工藝外,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與古人的精神力交接,觸過它的紋理,你便能知悉千百年前某個工匠細致而溫和的一生。范海洋也曾主持參加了一大批古遺址、古墓葬和塔林調(diào)查、清理勘察工作。在雜項鑒賞方面,范海洋博覽群書,通過經(jīng)年積累對民間古董有了相應的鑒賞把握。私人收藏家多邀請范海洋參與鑒寶,范海洋性格溫斂,對古玩器物鑒賞細致,在文物研究和考古專業(yè)有著良好的口碑。
范海洋在談到古瓷器鑒定中說到,也有個別專家因為偏重于書面知識,偏重于理論知識,且鑒定的東西有局限,因而對一些區(qū)域性較強的藏品,尤其面對真假難辨的藏品時,他們的鑒定則無從下手。有民間收藏愛好者曾將古越窯青瓷送至某城市一位頗有名氣的專家鑒定,那位專家竟鑒定為贗品,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民間不可能有這般品相極好、品種稀有的青瓷,民間的青瓷一般不可能比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還要好。”殊不知,這些送鑒過來的青瓷早被當?shù)赝辽灵L的收藏家們視為真品、精品。
在范海洋看來,上述那位頗有名氣的鑒定專家,之所以給出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結(jié)論,與其說,是他鑒定錯了,還不如說,是他實際接觸、具體把玩越窯青瓷太少,是實戰(zhàn)經(jīng)驗缺乏之故,他不敢相信眼前這些保存完好、品種罕見的藏品是真的,而為保險起見,亦是為了挽回自己作為專家的面子,他只好得出上述的結(jié)論,對于一些民間藏品,尤其是地域性的藏品,真正的話語權(quán)也許就在當?shù)氐哪切?ldquo;土”專家手里。因為這些當?shù)?ldquo;土”專家?guī)缀鯊男【秃瓦@些區(qū)域藏品打交道,朝夕相處,不僅僅是熟悉和了解,而且也與這些藏品存在著深厚的感情,即便有假冒偽劣的藏品涌入,他們自是看得真切,辨得明白,就如上虞的那些民間收藏家,大凡對于真假混雜的越窯青瓷,放在10米之外,他們也會一一指明,絕無差池,按他們自己的說法:“那好比是自家生養(yǎng)的孩子,混雜在眾多孩子里面,豈有不認得之理?”
范海洋談到,對收藏鑒定而言,實踐經(jīng)驗很重要,有時甚于鑒定理論。盡管這與鑒定者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知識水平,尤其對收藏的悟性有很大關(guān)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沒有親眼看過、親手摸過大量的藏品,不對藏品進行深入研究,不真正進入市場參與“實戰(zhàn)”,沒有交過“學費”的經(jīng)歷,沒有吃過贗品之害的苦頭,僅僅憑一些理論知識作為鑒定依據(jù),注定是要犯錯誤的。
毋庸諱言,自古至今一些鑒定方法從知識上升為見識和理論,其智慧的源頭就在民間,民間收藏者所見和接觸的東西多了,便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進而獨創(chuàng)出鑒定和認證該藏品的新途徑、新手段。范海洋總結(jié)出,目前“眼學”最厲害的存在于三類人中:“一個是大大小小古玩市場經(jīng)營多年的古董經(jīng)營者、文物販子、古董商;第二個就是做高仿的;第三個就是盜墓者,而博物館里的權(quán)威專家,由于長期脫離考古、脫離市場,不了解現(xiàn)代仿古,看到的多半是自己博物館那一部分有限的藏品,不像博物館藏品的就不認,像的就認,假的只要夠像也可能會認。”從這一點上來說,引起范海洋對鑒定專家如何有效接地氣的思考。
范海洋作為文物鑒定專家,他顯然是受益于市場的,畢竟市場給了他更大的名氣,也給了他更大的發(fā)揮空間。一個電筒,一個放大鏡,一雙肉眼。在高科技儀器不斷涌現(xiàn)的今天,范海洋賴以成名的鑒定秘笈無非也是“看、聽、摸”。在瓷器鑒定現(xiàn)場,記者看到范海洋每次端起文物前,先要問一句:是自己玩兒呢,還是祖?zhèn)鞯? 據(jù)他介紹,這可作為判斷文物真假的重要依據(jù)。一般而言,祖?zhèn)飨聛淼恼嫫繁壤鄬^大。
不過,即便收藏者帶來的文物是贗品,范海洋一般也不說“假”字。“假”這個字對人的心態(tài)有很大的刺激,容易帶來傷害。“尤其是老年人,突然得知自己收藏的東西是假的,心理難以承受會出大問題。收藏的心態(tài)如果不對,就容易上當受騙,甚至傾家蕩產(chǎn)”, 范海洋說。
工作人員介紹,范海洋鑒定文物時,從不許外人拍照。因為少數(shù)收藏者把照片拿出去宣稱,該文物已經(jīng)得到范海洋的認可了。面對筆者,他強調(diào):文物不是一上報紙、電視就值錢,“出現(xiàn)收藏熱,很大程度上是有些人忽悠的!”
范海洋在對瓷器的認真仔細研究中,把每一件瓷器的瓷土粗細、松緊、土色、光澤、胎體的厚薄、輕重,釉汁的濃淡、粗細、釉層的厚薄、釉色、釉泡的狀態(tài)、釉面光澤、手感和施釉方法,彩料的發(fā)色、濃淡變化、繪畫筆法、紋飾圖案、造型風格、拉坯、修坯的工藝技術(shù)、燒制時代背景、窯口屬性、裝燒特點、特征、瑕疵和弊病、負載的歷史信息包括使用創(chuàng)痕、土浸、土堿、水銹、老化結(jié)晶等等以及綜合性的整體感覺都一一進行記錄、研究、分析,把它得特征、特點與同時期同窯口的瓷器進行比較,把它的各種特征與高仿品進行比較,再與作了舊的偽品進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相似和差異之處。以便于更加嚴謹科學的研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