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赟玲,陶瓷手藝人,蘇州太湖窯品牌創(chuàng)始人。2001年畢業(yè)于蘇州工藝美院裝飾繪畫專業(yè),2005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陶瓷藝術專業(yè),2010年畢業(yè)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獲藝術碩士研究生學歷。
鳳凰網蘇州:您是如何進入陶藝創(chuàng)作領域、開創(chuàng)太湖窯品牌的?
冷赟玲:其實學習陶藝一開始的基礎肯定是繪畫基礎。我從小就學習畫畫,大概是在小時候10歲開始。從學畫畫到陶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步一步走過來,我覺得這個過程是非常美好的。之后畢業(yè)以后找了一份工作,然后這個工作完全是不符合我之前的學習軌跡的,我覺得還是要從事陶瓷藝術設計這個專業(yè),我就把工作辭掉了,然后做了太湖窯這個品牌,開創(chuàng)了這個陶藝工作室,就一直做到了今天。這個過程從畢業(yè)到現在大概已經13年了。
鳳凰網蘇州:太湖湖底澄泥燒制的瓷器有何獨特性?
冷赟玲:澄泥如果挖上來以后在普通的窯里邊燒制大概七八百度,它就會變形,之后就像我們吃的棒冰一樣融化了。我在這個澄泥的基礎上,還是加了一些高凝土之類的一些骨架性的物質。提升它的溫度,讓它達到了一個瓷器的高溫。瓷器的概念就是燒制溫度要達到1300度以上,這才稱得上是瓷器。以前在古代的時候燒制陶瓷所用的燃料只有柴火、稻草之類的物質,電窯和煤氣窯是,現代的人發(fā)明的一種燒制陶瓷的工具,但是真正的陶瓷我覺得一定要見到火,而且在火的魅力之下,陶瓷變化出來的藝術語言是豐富無比的。然后它的藝術性,和它的實用性,還有它的一個對品茶的一個茶性的提升,還有各方面的性能會提高很多,給人呈現一種最完美的一個使用器物。
鳳凰網蘇州:您是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到陶藝作品中去的?
冷赟玲:蘇州的山山水水和地域文化養(yǎng)育了我,我覺得我是從骨子里就熱愛著這片熱土。我在制作我的作品當中,包括從器型開始到釉色,還有釉上的一些裝飾元素,用了很多蘇州的一些文化元素。像《游園驚夢》里邊的一折戲,把兩個主人公的形象,繪制在了我做的茶具上面,然后還有他們的表演時候的掌紋和手勢,全都演繹在了每一個杯子上。我覺得這樣活靈靈地才能把非遺的文化與陶瓷的藝術結合起來,呈現出最美好的作品給大家。然后我的一些窯變釉色的一些靈感都是來自于太湖旁邊的一些水生植物,還有水、還有天的那種顏色。我將那種色彩靈活地運用起來,在窯火之中將它們誕生出來,我覺得只有這樣,我的作品才會有靈性,才會符合地域的第一個文化特征。
疊系列一
豐足圓滿
鳳凰網蘇州:您在傳承傳統陶瓷技藝的基礎上又是如何創(chuàng)新的?
冷赟玲:(我)現在做的一些陶瓷文化,它是像國畫中的寫意畫一樣所表現出來的是那種寫意的風格。釉色傳達出一種淋漓盡致的空間的美、靈感的美、藝術的美,跟傳統的陶瓷還是有一點區(qū)別的。傳統陶瓷它是具象地去描繪一個事物,或者是描繪一種圖案元素,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粉彩啊、青花啊之類的那些元素。但我這個藝術的最后呈現的效果可能是我自己都難以控制的,它是真正的跟窯火結合起來,是窯火讓它產生了生命的動力。
高山流水
湖上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