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的彩瓷像。
張震,《松鶴長壽》,2013。圖片提供東阪國際
張震,《憶江南》,2013。圖片提供東阪國際
張震是國家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后師從范曾、白雪石、張世簡等名師。他為藝術奉獻一生,旁人感嘆他的風采遂敬稱為「傲霜老人」。
醴陵陶瓷上溯東漢,至今有1700多年歷史。早年醴陵瓷與景德鎮(zhèn)瓷在技術質量上相去甚遠,后于清道光年間因推動實業(yè)救國政策,讓醴陵瓷順勢跟上時代浪潮,并在清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引進日本的技術及師傅,終在清光緒三十三年研制出紅、藍、褐、綠、黑五種釉下彩顏料,燒出名揚天下的釉下五彩瓷,其擺設瓷更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也宣示著醴陵陶瓷開始進入輝煌的時期。無奈戰(zhàn)爭殘酷,從軍閥割據(jù)到八年抗戰(zhàn),醴陵陶瓷也在烽火中破壞殆盡、技藝瀕于失傳。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舉,醴陵瓷在國家重點扶持下,宛如枯木逢春般獲得新生,先后成立醴陵陶瓷研究所及醴陵陶瓷公司,大大提升工藝、規(guī)模、色料、藝術層次等。
「華山春曉」花瓶被譽國粹
張震,就是這個時期誕生的陶瓷大家,也在近代中國陶瓷工藝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別號「傲霜老人」的張震是國家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后師從范曾、白雪石、張世簡等名師。張震曾說:「位于家中案堂的『傲霜齋』匾額是現(xiàn)代著名人物畫家范曾親手題贈,因為恩師深知他的為人與性格,贈匾時還殷殷告曰『你的藝術之路必將艱辛,一定要堅持,永遠保持自己的風格!弧挂虼怂懹浽谛,為藝術奉獻一生,旁人感嘆他的風采遂敬稱為「傲霜老人」。
張震在1973年繪制堪稱成名作的《華山春曉》花瓶,并被華國鋒、張平化等領導稱為「國粹」后,正式宣告屬他的時代來臨。當時的《湖南日報》還評論他「認真學習中外繪畫的用色技巧,成功制作《華山春曉》,為釉下彩用色技巧創(chuàng)出了新路!
中國制瓷者如過江之鯽,張震為何能有「今日陶瓷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非張震莫屬」的美譽?細細品味他的作品,感受其不僅用色創(chuàng)新,打破常規(guī)繪瓷顏料的瓶頸,從而開拓出新的道路,為釉下彩用色立下新的里程碑。
在工藝部份其獨創(chuàng)「雙人汾水法」在1976年獲當時數(shù)位副總理共同指定,與袁術凡合力制作醴陵瓷極品的毛主席紀念堂《藍芙蓉》大花缸,該作品的顏料配方至今仍唯一掌握在張震手上;在文學修養(yǎng)上實事求是,1984年在《日用細瓷工藝流程》一書中專述《釉下五彩》,1987年撰文論《釉上彩、釉下彩》,被當時中國陶瓷權威張守智批注「超過前人」。凡此種種盡顯張震這位陶瓷大家留給后人的,不只是他對陶瓷工藝孜孜不倦的追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他對陶瓷無比的熱情與使命感。
開創(chuàng)「雙人汾水法」絕技
細數(shù)張老精彩藝術的一生,從18歲以《竹蝶圖》被瓷業(yè)公司推薦,向唐漢初拜師學習釉下彩瓷像繪畫發(fā)跡,上世紀六十年代成為「三館瓷」功臣而聲名大噪,后為毛瓷的試制與繪制者、釉下彩瓷像繪制及「雙人汾水法」絕技唯一掌握者,更因其對工藝陶瓷的突出貢獻,被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及《世界名人錄》。2013年在華夏珍寶博物館舉辦的張震「毛主席專用瓷的試制者與繪制者」展,是他從藝60年的精彩回顧,也是在世的最后一次大型展覽。當時73歲高齡的張震為了此次展覽耗時5年準備,他獨創(chuàng)的「雙人汾水法」、「釉下彩瓷像」「釉下彩山水」、「釉下花鳥」四大絕技作品更是會場亮點,讓民眾一飽眼褔而讚嘆不已。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是醴陵瓷在清代能與各家名瓷分庭抗禮的特色,獨具魅力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輝煌的歷史影響力至今不減。張震的作品不但承先啟后,更將新中國的釉下彩瓷發(fā)展愈加燦爛奪目,掀起收藏醴陵瓷的巨大風潮而綿延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