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自1985年前后就己有出土了。因為當時國際市場有收藏需求,香港、澳門的商家和收藏家也相當重視,不斷的到內(nèi)地偷偷的尋覓。但那個時候信息閉塞,內(nèi)地商販的眼力相對還比較差,對國外的行情價格也不太了解。因此被眼力好的港澳古玩商以及藏家,以幾百、幾千元的價格買了便宜撿了漏,走私到了港澳。1995年之前的幾年中,內(nèi)地與港澳己形成了地下走私網(wǎng)絡,如果不是行家,不進入這個極小范圍的網(wǎng)絡商圈,是絕對看不到真品、買到真品的。實際上那個時候也并不是經(jīng)常有元青花瓷器出土,出土數(shù)量是極少的,幾年能出一件己經(jīng)是難得了,而且有些瓷器品位并不高,有不少缺肉或殘破的。但是只要有出土,賣家便迅速尋找買家。買家也立即看貨出價,這時消息也不經(jīng)而走,很快在行內(nèi)傳開。雖然消息被泄露了,但是在行里知道此事的絕沒有通風報官的。
隨著1997年的香港回歸,以及國民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市場逐步轉(zhuǎn)換到國內(nèi)。這個時候業(yè)內(nèi)的商家行家,己經(jīng)具備了收藏實力。只要遇到出土,在消息還未被傳出去的第一時間便買下,然后立刻密藏,從此絕不再曝光。
這就是后來為什么專家們不承認民間有元青花出土事實的原因。不單單是元青花,凡是民間出土流散的古玩文物,都不能讓專家們獲得任何信息。這還包括其他一些原因。但也并不說明民間有很多元青花瓷器。自2000年以后,愛好者開始收藏元青花,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場,但是找到真正的元青花談何容易呀?墒菍ふ以嗷ǖ牟卣叨,出的價錢也高,真品又沒有,而且極難找到,為了賺錢只能造假,因此這個時期大量的贗品開始泛濫。由于愛好者入門時間不長,又缺乏知識眼力和市場經(jīng)驗,心里面又總盼望買到國之重器。發(fā)現(xiàn)拍賣的和博物館的都是大器物,所以也都喜歡大件器物,也幻想收藏精品。造假者們?yōu)榱速嶅X也就專門為他們制造大瓶、大礶、大碗、大盤子。并且以不貴也不便宜的中間價格售出,讓藏者誤以為是摟薄撿漏的價錢買下。短短的幾年里,很多收藏家手里都有三五件元青花精品,而且都堅定的認為自己的才是真品。
通過對愛好者的大量藏品考查后發(fā)現(xiàn),實際上幾乎沒有一件是真元青花。經(jīng)過與藏者們的交流才知道,原來他們收藏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就不正確。他們不知道買古玩要走什么渠道,買賣的交易方式和方法是怎樣的,。以及行情價格。這些都有專業(yè)規(guī)制的。
如果不懂不了解這些復雜的隱秘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便極難買到真品,這也是收藏古玩必須懂得的重要前提條件。對于喜歡但不精通的藏者,按老古玩行業(yè)的話說,不懂也沒關(guān)系,只要花錢不多,瞎買、,瞎藏、瞎玩,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一件好的官窯高仿品,除研制、繪畫、工藝必須符合宮廷規(guī)制之外,還必須滿足幾個輔助條件:一是胎土,必須取自當朝的老坑;二是色料,必須出自當年的原料產(chǎn)地;三是柴窯燒制。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設備成本可能就要幾萬元。要仿得天衣無縫,仿制者還常常要把真品拿來比照著仿。但并不是說仿官窯就要買一件官窯成品,“怎么買得起?我們一般是買價格低的殘品,或者在景德鎮(zhèn)的碎瓷片市場買相同時代和特征的碎瓷片,淘瓷片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景德鎮(zhèn)瓷片市場上,買瓷片的一般就兩種人:藏家,仿家。身為一個造假者,如果被別人一眼看出來真假,那就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造假者。
每年按照境內(nèi)外拍賣公司和古董商人的訂單出貨,每年“上拍”的成交率超過60%。他主要做明清官窯,之所以以這個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為明朝朝代長,雖然流落民間的官器少,但還可以找得到,藏家正因為這個原因,紛紛仗著自己“眼力好”,喜歡“淘寶撿漏”,為高仿品賣高價開了便利之門,理論上,如果仿品與真品相似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那就能忽悠很多人了。
青花瓷作為我國具有民族特征的瓷器,在國際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起源于唐代,開展至宋代幾近阻滯,直至元代才日臻老練。在遠銷至國際各地的青花瓷中,14世紀前后的青花瓷,以其精深的技能而享譽國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元青花瓷在國內(nèi)約100件,國外有200多件,首要散布在埃及開羅、伊朗德黑蘭、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英國、美國、日本的博物館、美術(shù)館中。其間土耳其和伊朗的保藏無論從數(shù)量上仍是質(zhì)量上均可謂國際保藏之冠。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大維德基金會所藏青花瓷中,發(fā)現(xiàn)一對帶“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款的云龍象耳瓶,并將其從明代眾瓷器平分辨出來,認定為元代瓷器。1952年美國人波普博士在霍布遜的基礎上,比照土耳其和伊朗保藏的青花瓷后,將學術(shù)效果宣布在1952年版的《14世紀青花瓷器:托普卡帕·撒萊宮所藏一組我國瓷器》和1956年版的《阿德比爾神殿保藏我國的瓷器》中,并將與之類似的、14世紀在景德鎮(zhèn)出產(chǎn)的青花瓷都歸作“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瓷器研討的前奏才真正擺開。
青花瓷萌生于唐,但因為胎質(zhì)疏松,瓷化程度低,故有專家稱之為“白釉藍彩陶器”。到了元代后期,景德鎮(zhèn)窯選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借鑒磁州窯和吉州窯釉下彩繪技能,引入西亞“高鐵低錳”的鈷料,才將青花瓷器創(chuàng)燒成功。
元青花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壯、畫風豪宕,繪畫層次繁復,被稱為我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成交價,相當于整整兩噸黃金!元青花身價果真如此之高嗎?完整的元青花存世量稀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元青花畢竟是瓷器,對于瓷器的收藏,人們更應該著眼于它的文化、歷史、藝術(shù)和科技,而不應以收藏為平臺去炒作它的經(jīng)濟價值。
元青花收藏熱的興起,使得近年來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大量的“元青花”,有的甚至是成百件現(xiàn)身,一些“元青花”愛好者驚呼:遍地國寶!果真如此嗎?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被稱為學界“泰斗”“青花王子”的張浦生認為:“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器的真品只有300件左右,人物紋飾元青花更少。”事實上,隨著元青花收藏價格直線上升,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高仿,元青花收藏市場秩序混亂,魚龍混雜,“遍地國寶”一說明顯帶有盲目樂觀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