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民間的紫砂壺,作為喝茶的玩意,明朝文人把它改制成可以進行美學分析的藝術收藏品。然而因為文化浪潮的過度彌漫,現(xiàn)代紫砂壺的文化內涵指代不明。藝術品市場大而亂,臻品難覓,贗品無處不在,打著高尚的旗子,販賣我們的傳統(tǒng)紫砂文化:但凡遇到重大慶典、紀念日,就會有紀念壺隆重推出,國家大事要出,生肖要出,科技進步要出,名人百年要出,重大活動要出,歷史事件要出,國慶要出,校慶要出,最幽默的,是美國前總統(tǒng)老布什80誕辰,都出了紫砂紀念壺。
這些紀念壺,一般都是請名家設計或監(jiān)制,在壺身上刻幾個字,或者一個簡單圖案,最多是在壺身上結合紀念意義做一個小變化,也不管這變化是否與紫砂壺本身的韻味貼合。如此紀念壺,因為“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含量”,而且是限量發(fā)售,所以至少也要賣上千元一個。甚至有些“文化含量高”的壺,因為是名人題字,或者是某個珍稀文物的拓印,身價更高。
但是,這樣的紫砂壺真的就有文化了嗎?紫砂壺的文化在于其全手工的捏造之美。線條、比例好不好,是否流暢,有沒有氣韻,好的紫砂壺,應該有神韻,應該有美學上的各種名目,如拙樸、端嚴、華麗、大氣等等,好的紫砂壺是材質、工藝、造型、內涵的完美統(tǒng)一。好的紫砂壺是長期的手工積累,是熟能生巧,是文化修養(yǎng)和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好的紫砂壺才能讓人們心甘情愿掏出錢來收藏。
紫砂壺有“文化”了,紫砂壺的熱潮卻難以再現(xiàn),只能依靠旅游的“一槍頭”推銷和所謂的限量版來給市場保溫,大師的作品依然身價高且難覓,假貨、劣質紫砂依然充斥街頭,紫砂壺的“文化之旅”一時仍看不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