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它的發(fā)展和壯大象征著經濟的繁榮。然而,市場中魚龍混雜,不講誠信現(xiàn)象依然存在,有些企業(yè)缺少防范意識,對經營活動中的法律問題了解甚少,導致經營風險時有發(fā)生,主要表現(xiàn)有:
1.對合作伙伴考察不細,導致上當受騙
一些不法商人,在申辦公司時,偽造資本證明資料,騙得注冊,或者借用他人資金注冊后又予抽逃,屬于典型的“空殼”公司。這類公司沒有正式、真實的帳冊,開辦者往往把公司的有效資產落到自己或者親屬的名下,債務由公司承擔,個人不承擔任何責任。由于一些企業(yè)對合作公司的資信情況缺乏細致、深入的調查了解,投入資金或者供給貨物后,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轉移或者揮霍,無法收回。就是起訴到法院,由于股東虛假注冊、抽逃資本和非法占有公司資產的證據難于收集,也無法追究股東的責任。針對這種情況,事先防范很重要,先調查清楚合作對方的“底細”,然后再與對方合作。
2.法律關系不清,對經營活動把握不準
法律關系不清,錯定合同性質和名稱,導致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及應承擔的責任無法確定。當一方權利被損害之后,往往難以通過合同約定追究對方責任,F(xiàn)實中,還大量存在陰陽合同的情況,“正式的”合同文本僅僅是一個擺設,而實際上按照另一中方式履行。一旦產生糾紛,也極容易給企業(yè)帶來風險。
3.樂觀簽約,缺乏風險評估及保護措施
在經營中,缺乏對經營項目風險評估,好多項目沒有對合作伙伴的資產、經營、信譽情況進行評估,沒有對發(fā)生糾紛解決途徑、方法進行必要的研究和效果上的考量。簽訂合同時,沒有約定糾紛解決的方式,或者約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決方式。大多數(shù)合同沒有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者雖然對方提供了擔保,但因未依法辦理登記手續(xù)而歸于無效。
4.對應收帳款催討不力,導致風險或者損失
其一,如果權利超過訴訟時效,則法院不再保護。其二,由于貨款拖欠時間過長,欠款企業(yè)發(fā)生重大經濟糾紛或者經營狀況惡化,甚至破產,喪失償還能力。
5.訴訟措施不當,導致案件敗訴或者無法執(zhí)行
(1)選擇起訴對象不當,導致訴訟請求被駁回。
(2)沒有申請財產保全措施,導致被告人的財產被其轉移、處分或者被其它法院查封、凍結,失去了償還債務的機會。
(3)有關事項沒有保留書面材料或者材料丟失,導致無法向法庭提供證據;舉證不全面或者不及時。
(4)經過訴訟程序勝訴后,沒有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使生效的判決、調解喪失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