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獨(dú)處,很寂寞了寫日子的老尼姑很想知道眼前這個女子對今世和來世的企望是什么:“女施主,你在小庵是暫住還是久留呢?”
女人說:“久留,請師傅收我為徒吧。
老尼又問:“你進(jìn)佛門求高官厚祿?”
女人搖頭。
老尼再問:“求榮華富貴?”
女人還是搖頭。
“那么求來世姻緣?”老尼的話音未落。女人傷心的餓淚水從她的眼里流了出來。
山上有竹,竹是紫竹。山下有庵,庵是尼姑庵。庵里有兩個尼姑,一個老尼,一個新來的年輕的尼姑,她們每天在作課、誦經(jīng)、求來世、、、、、
塵世之間,道不盡的人性苦澀 --- 精品賞析《尼姑庵》
初看題目,“尼姑庵”-----似乎感覺是從遙遠(yuǎn)的深谷傳來的一種悠長的寂寥,宛如一杯苦丁茶般,淡中帶有莫名的清苦。“尼姑庵”三個簡簡單單的字便可以勾勒出一副清清靜靜的圖畫。讀者也可以從中知道故事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那是一個清心寡欲;沒有絲毫的俗氣的沾污過的,一塵不染的地方……我們還可以聯(lián)想到那么一個孤單的地方、坐落著那么孤單的一座庵廟,里面住著幾個孤單的尼姑,過著孤單的生活:作課、誦經(jīng)……
文章沒有吟風(fēng)弄月,而是直入主題,展開情節(jié)。“山上有竹,竹是紫竹。山下有庵,庵是尼姑庵”單刀直入,點(diǎn)明故事的環(huán)境。雖然僅是簡單的幾筆,看似閑筆,但作者卻把整個故事的環(huán)境刻畫出來了。而且,這幾筆實則也蘊(yùn)涵著很深的意韻。首先,“山上有竹,說明那時一個很幽雅且有靈氣的地方,紫竹更增添了一種浪漫的色彩,為下文作下伏筆,等待著人物的出現(xiàn)。
接著,作者也是用粗粗的幾筆描繪出了兩副生活圖景:畫面一,在一個尼姑庵里,一個老尼和一個小尼姑師徒兩人每天作課、誦經(jīng)……過著簡簡單單的的清苦的日子。畫面二:庵前一條河邊一所茅屋里住著對年輕的夫婦,春播秋種……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兩種不同的生活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一個是“人間圣地般不識人間煙火”的世界。另一個卻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的生活。精心的設(shè)計,人物的生活便開始了。
“紅塵滾滾,難免雜念叢生;暮鼓晨鐘,亦有愁腸白結(jié)”簡單枯燥的生活使煙塵緣未了的。小尼姑按捺不住心的寂寞。當(dāng)她看到年輕的夫婦快樂嬉戲時,她的心開始蕩漾。她的心也開始有了渴望,很向往哪個凡人的世界。終于,最后走出了庵齋。故事中與農(nóng)夫積聚簡短的對話:“小師傅每天在庵里做什么?”“求美滿姻緣?”“求高官厚祿?”“那么,求榮華富貴?”。這幾句問話使得小尼姑走向俗間,品嘗人間煙火。
小尼姑走出庵門后,由于沒有地方居住,便暫時寄居于農(nóng)夫家。這是故事的導(dǎo)火線。直至于后來小尼姑還俗后,長得象“出水芙蓉”般美麗動人,便把故事推向高潮。“小尼姑是還了俗的女人,還了俗的女人就有了俗人的性情,有了俗人性情的女人就容易創(chuàng)造出俗人的故事”。最后,農(nóng)夫的背叛,使得農(nóng)婦選擇了小尼姑原來的路----“尼姑庵”。
從整個布局某篇來說,《尼姑庵》的情節(jié)安排有一種“復(fù)沓”;二個人,小尼姑與村婦前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選擇同一種生活。這使得人物和情節(jié)富有戲劇性。
文章整體上看內(nèi)容是很簡單的,而且,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沒有大潑筆墨,但正是由于那種輕描淡寫,成就了一種簡單,讓平平的閱讀成了細(xì)細(xì)的生活的咂。
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一個沉重的主題。小尼姑與村婦的選擇,也反映了普遍的一種人性:在現(xiàn)實生活與理想境界間左右為難。這也折射出現(xiàn)代人的一種悲哀,自己擁有的都不是最好的。